中医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。包括脉诊和按诊,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,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。运用切诊时,要把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,切不可偏废。
人体的各种不适症状,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。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。而且多与寒、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。所以,《黄帝内经》之所以强调经络,也就不言而喻了,久坐不动的上班族,或是年龄大的老年人,经常有遇到
滑脉脉来流利圆滑,如盘滚珠,多属邪盛,痰食内滞。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,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,病脉则多见于痰饮、食滞、瘀血、实热,如各种炎症,消化不良,实证闭经、恶性肿瘤等。涩脉脉来涩滞不畅,如刀刮竹,多属
缓脉:一息四至,不快不慢,不强不弱,脉来和缓,脉的硬度、张力适中,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,见于健康人。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,或病后复元。洪脉(附大脉):脉形洪大,脉来如波涛汹涌,来盛去衰,脉形宽,波动大。主热证,
脉,又写做“脈”,小篆作脉,本义指血脉、脉搏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言“至今天下言脉者,由扁鹊也”,可见扁鹊重视脉诊,将脉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。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,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。三部
足少阳胆经走向、症候及主治循行胆经起于眼外角,其经脉主要分为两条路线。其中一条支脉在体外行走,并前后交错地循行于头部两侧,绕过耳后方,行至肩部上方,再沿着胸腹的侧部,一直循行至盆骨旁。另一支脉则进入面颊内,并在体内向下行,通过颈项及胸部,直达于胆,与胆联系。然后经脉继续向下走,出于小腹,与其他支脉联系。盆骨支脉则继续向下走,循着大腿及小腿侧部,再沿着脚面,直达足四趾尖,另一小支脉则离开本经,行至足
蓝字即可快速“添加”本公众号因为胆经是一条少血多气的经络,我们常说的“肝气郁结”郁结在哪里?主要就是胆经郁住了,肝胆互为表里,肝胆相照嘛!要命的是胆经(和三焦经)是少阳经,乃半表半里的经络,是一身之阳(气)的运转枢机(《内经》:少阳为枢)。如果胆经(和三焦经)郁结住了,全身的气机都会不畅,身体一定好不了。相反如果能够疏通胆经,使一身气机活泼,流转顺畅,常有“牵一经”而动全身的生动局面产生,因此《内
敲胆经的好处听语音原因胆囊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。人吃进来的食物,有一部份是要由胆汁的化学作用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的蛋白质的,没有充足的胆汁,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就不够,当然也就不能提供人体造血所需的充足材料,于是就会有气血失调的状况发生,气血一旦失调则百病丛生矣。造成胆汁分泌不够的原因,除了肥胖以外,主要与感冒的治疗方法有关。我们现在对感冒的治疗基本依赖西药,而西药主要是以控制症